8月的太湖之滨,暑气渐消而智慧激荡。2025年8月6日至7日,第六届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暨第四届X射线CT论坛在苏州吴中希尔顿逸林酒店盛大举办,5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江南厅,以'智领未来:探索AI与无损检测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主题,共话技术突破,共探产业未来,为无损检测领域献上了一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首日盛会:无损检测的智能革新浪潮
论坛首日,第六届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率先启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沈功田主任委员开篇点题,深入剖析了AI技术如何重构无损检测的范式,提出'智能算法+检测装备'的融合发展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正干教授则聚焦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通过多个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复杂构件检测中的独特优势。
国际交流环节同样精彩纷呈。群马大学斎腾隆泰教授带来光热探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团队开发的纳米级缺陷检测系统引发热烈讨论;东京科学大学廣濑壮一教授则分享了日本在核电检测智能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国内专家阵容中,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常俊杰教授详解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标准化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俊岩教授则探讨了相控阵全聚焦及相位相干成像技术的工业应用前景。仪景通检测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刘沛高级产品经理带来的智能检测装备实战案例,更是让在场企业代表倍感振奋。
次日聚焦:X射线CT技术的跨界突破
8月7日,第四届X射线CT论坛接棒登场。苏州无损检测协会林忠元副会长在致辞中强调:'X射线CT技术已从传统工业检测迈向多领域跨界融合,成为高端制造的'火眼金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刘松平研究员随后致辞,肯定了CT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加强跨行业技术协作。
技术报告环节亮点迭出。清华大学高河伟教授团队研发的工业级CT智能评估系统,实现了缺陷识别准确率99.2%的突破;首都师范大学赵星教授介绍的能谱锥束CT技术,为材料成分分析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企业代表同样表现亮眼,Varex的Jonathan Schock分享了微焦点X射线源的技术革新,锐珂工业辛乾高级销售经理则展示了光子计数探测器在电子制造领域的应用成果。苏州实验室龙继东副部长、厦门大学方正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CT技术的科研前沿与产业落地展开深度解读,勾勒出技术发展的清晰蓝图。
圆桌论道:共绘行业发展新图景
论坛特设'生态共赢——无损检测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实践'圆桌论坛,嘉宾们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思想碰撞。在'无损检测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议题中,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林忠元总工程师指出,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检测行业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但技术标准不统一仍是主要瓶颈。针对'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陈昌华研究员认为,AI与检测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在未来3-5年迎来爆发期。而在'人才培养痛点'讨论中,广东工业大学宋永锋博士建议建立'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机制,破解高端技术人才短缺难题。
成果丰硕:太湖之畔凝聚行业共识
本次论坛成果丰硕,不仅达成23项技术合作意向,更形成了多项行业共识。与会代表共同倡议,要加快智能无损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AI算法的开源共享;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技术转化快速通道;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设立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基金。
闭幕式上,苏州无损检测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持续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跨界化方向迈进,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太湖之畔的这场智慧盛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无损检测行业的创新征程,正迎来崭新起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上海丰赫佳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丰赫佳业